规划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大厅 > 规划信息
嘉兴市打造长三角区域性软件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发布日期:2023-12-01 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嘉兴市打造长三角区域性软件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浙政发〔2023〕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通知》(浙政办发〔2022〕5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培育我市软件产业集群,增强软件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坚持“应用牵引、错位发展、生态优化、开放兼容”的原则,不断提升软件创新能力、开发能力、应用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把嘉兴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有影响力的软件产业集聚地、软件技术创新策源地、软件人才汇聚地,为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软件产业领域省级以上高端人才和海外工程师人数超过100人,软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引进、培育软件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5家、5亿元以上企业10家、亿元以上企业50家。新增软件产业领域上市企业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引进软件产业领域院士领衔的领军团队5个以上,全市软件企业研发投入占软件业务收入比重不低于15%,培育省级首版次软件产品10个以上。

二、空间布局

统筹考虑现有软件产业基础和布局,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协调各地软件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加快构建“一核三园引领、全域整体推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以长三角(嘉兴)软件交付基地为重点,打造嘉兴软件产业核心区。以嘉兴智创园为基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高标准建成嘉兴软件产业核心区。重点打造长三角(嘉兴)软件交付基地,瞄准数字政府及制造、电信、互联网、金融、贸易、能源、房地产、电力、交通、物流等各领域、各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软件交付和服务外包业务,通过与华为、阿里、中软国际、中国电子等头部软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培育形成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软件工厂集群,打响嘉兴软件交付特色品牌。组建软件交付基地运营合资公司,建立基地运营、业务拓展团队,全面负责软件交付基地运作。统一建设全市软件产业研究中心、标准化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撑。到2025年,嘉兴软件产业核心区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软件从业人员达到2万名以上,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

(二)以行业应用软件、数据服务为重点,打造桐乡软件产业特色园。重点推进智慧安防、高端装备制造、化纤、毛衫等重点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布局工业互联网、先进计算、大数据、智能网联车、数字影视、互联网医院等新兴领域。全力推进长三角软件展示体验中心、“直通乌镇”产业园、“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数字经济双创中心、视觉物联创新中心和梧桐智创园(乌镇实验室)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到2025年,桐乡软件产业特色园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软件从业人员达到1万名以上,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

(三)以关键基础软件、前瞻新兴软件为重点,打造南湖软件产业特色园。依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加快分布式架构操作系统、工业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关键基础软件研发。以“数字技术+创新设计”为重点,构建红色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支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底层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数字金融、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新兴软件企业集群。到2025年,南湖软件产业特色园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软件从业人员达到1万名以上,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

(四)以集成电路设计为重点,打造海宁软件产业特色园。依托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等创新载体,围绕配套泛半导体产业链,招引集聚一批行业知名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企业落户海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到2025年,海宁软件产业特色园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软件从业人员达到1万名以上,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软件产业协同创新强链行动。

深入滚动编制软件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清单,夯实产业链基础,提升自主可控创新能力。支持企业通过协同创新等方式补齐软件研发和产业化短板,夯实共性技术、基础资源库、基础组件等产业发展基础,增强操作系统、中间件、EDA 工具等产业链上游软件实力,支持工业软件、高端应用软件等中游软件做大做强。以国产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CPU 为核心,加快金融、能源、通信、政务、教育等重点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在应用中升级提高再创新,培育信创产业生态。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平台安全、物理安全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和软件产品开发,推广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提升自主可控安全保障水平。到2025年,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关键数据技术与信息安全、云原生基础软件和应用等方面在全国率先突破。

(二)开展软件产业发展新动能培育行动。

加快培育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技术和产品,推动国内外龙头企业在我市落地软件交付中心。加强自动驾驶、北斗导航、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办公等应用软件协同攻关,突破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核心技术,面向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通信设备等重大装备需求开展嵌入式软件系统研发。打造软件开源社区,部署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开源项目,推进软件开源社区和生态联盟建设,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开放式、协作式、国际化开源生态。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产品,培育元宇宙、数字治理等新赛道先行优势。

(三)开展软件产业链风险管控行动。

面向软件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工业、能源、金融、医疗等领域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核心软件供应链依赖情况和风险摸排。综合技术难易程度、技术依赖性等多种因素,梳理形成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实施风险分级、分类处置管理。鼓励软件龙头企业与相关行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提升关键核心软件的性能与平台适配能力,构建多备份的关键技术产品供应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

(四)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优化行动。

做强我市信息服务优势领域,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促进平台经济持续规范健康发展。强化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大数据、云服务、智慧医疗、数字内容竞争力。扩大升级信息消费,鼓励平台企业带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大力发展数字政务、数字出行、数字文旅、智慧养老等信息服务,全力消除数字鸿沟,全域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营造开放有序平台生态,支持平台企业向更多中小企业开放和共享资源,在金融科技、无人销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智能化、精细化、定制化等新模式,深化互联网在居民生活、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普惠应用。

(五)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推进行动。

结合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我市“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方向,加速软件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建设“跨价值链、跨产业链、跨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打造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型制造体系。面向我市智能光伏、汽车及零配件、化工化纤、五金机械、现代家居、纺织服装等优势行业,加大高精度仿真、辅助制造、关键工业控制等工业软件应用。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组织开展一批工业 APP 创新中心建设。到2025年,开发一批计算机辅助设计、流程工艺仿真、制造执行系统等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培育一批工业技术软件化试点企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六)开展软件人才引育行动。

加快引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软件名人”,形成“高端人才+紧缺人才+技能人才”全方位引育新格局。实施高端软件人才“领雁”行动,依托北理工长三角研究生院、南科大嘉兴研究院等在嘉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引进、培养软件领域紧缺专业博士以上人才300名以上。实施软件专业人才“植树”行动,切实推动在嘉高校加强软件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嘉兴学院软件专业研究生培养,每年培养软件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400名以上;积极引入职业技术学校“双元制”教学模式,嘉职院每年培养软件专业大专生400名以上。实施软件技能人才“育草”行动,组建软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委托有资质的行业培训机构,每年培训应用性软件技能人才10000名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在市数字经济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建立市政府相关领导联系制度,指导、协调、督促软件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构建多部门协同、专家参与的企业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开展调查研究、问题摸排、政策对接、要素保障等服务。建立市、县协同培育推进机制,多级联动解决软件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二)强化发展要素支撑。

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和各类投资基金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基地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开展面向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及保险等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企业融资上市。依法保障软件企业的用地、用能等生产要素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软件产业发展基金。健全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支持市内企业主导或参与软件标准制定工作。

(三)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用好高层次人才政策,建立软件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指导支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开展软件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开展软件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探索建立人才统计体系,加强软件人才培训培养。

(四)优化公共服务体系。

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交流平台作用,加强与软件发展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支持软件行业协会和浙江省工业软件产业技术联盟嘉兴市工业软件赋能中心建设,探索区块链、信创、首席企业数据官等行业组织建设,规范行业发展环境。建立市软件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产业发展咨询服务。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开展统计监测分析,定期发布软件产业发展报告。

附件:嘉兴市打造长三角区域性软件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3-2025年).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