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大厅 > 总结计划
1-4月嘉兴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2009-06-15 来源:www.jxet.gov.cn 浏览次数: 字号:[ ]

嘉兴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九年六月四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保增长、促转型”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优化服务年”活动,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和鼓励政策,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大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加大工业生产性投入,引进内资再上新台阶,继续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强运行协调和要素保障,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为健康、平稳的局面,呈现工业下行有所减缓,积极变化逐步显现,运行态势仍然严峻等特点。

一、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工业下行有所减缓

今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下行态势,但从月度增长情况看,下行趋势有所减缓。

1、生产继续下滑,但降速减缓。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977.37亿元,下降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降幅比一季度减少0.4个百分点,比全省下降10.4%少降1.1个百分点;1-4月,工业用电量下降2.4%,1-5月工业用电同比下降1.57%,5月份当有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16%,预测上半年基本持平;服装、箱包、建材和电力等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产销衔接基本良好,产销率达到97.32%,与去年同期持平;工业品价格回落、高进低出现象得到扭转,1-4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0%,降幅小于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1.1个百分点。

2、出口下降明显,但降速减缓。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影响,进出口贸易额下降,今年前4个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6.95亿美元,下降21.9%,比一季度少降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61亿美元,下降18.4%。对美日欧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形势好于其他新兴市场。主要出口商品中,服装、家俱、箱包等行业呈现回升态势,降幅明显缩小。利用外资规模有所扩大,合同利用外资4.61亿美元,增长33.4%,扭转了去年同期下降的局面。

3、效益下降明显,但降速趋缓。1-4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4.7亿元,下降16.5%,利润31.6亿元,下降28.9%,降幅分别比1-3月减少3.8和9.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2373家,增长35.9%,占规上企业的35.7%,同比扩大7.1个百分点;但与1-3月相比,亏损企业减少202家,亏损面缩小2.9个百分点。33个工业行业中,亏损行业7个,盈利水平下降行业14个,其中黑色金属、通信设备等去年同期的主要盈利行业出现亏损,化纤、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但与一季度相比,亏损行业减少2个,纺织、电气机械扭亏为盈,纺织、电气机械等行业亏损额大幅减少。十一项经济效益综合考核得分为200.3分,同比下降16.9分,但比一季度上升7.7个百分点。

(二)积极变化逐步显现

今年来,在整体经济继续回落的同时,在政策效应的带动下,一些积极变化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

1、企业信心逐步回升。企业景气度上升,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08.7,比上季提高23.5个点,从“相对不景气”区间上升为“微景气”区间;企业景气指数107.1,比上季提高5.8个百分点。

2、工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1-4月,全市工业生产性投入完成投资173.5亿元,同比增长6.7%;引进内资55.64亿元,同比增长43.5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投资增长34.98%;设备投资97.75亿元,占比达56.42%,同比增长18.95%。重大项目进展良好,480项市“五个一批”(零增地技改、存量优化提升、结构调整、创新成果产业化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5.24亿元,占全市完成投资总额的43.43%,其中120项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已开工95项,试生产4项。

3、企业技术更新力度加大。1-4月,全市新产品产值增长3.%,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2.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1.9%;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9.2亿元,增长49.9%;申请专利1606件,同比增长45.5%。

4、生产要素供给环境趋好。电力、能源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较为充裕,价格波动范围越来越小,企业的高价原辅材料也基本消化,融资成本连续降低,政府服务力度加大,办事效率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生产要素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5、总体运行情况好于全省。1-4月全省规上工业销售产值下降10.4%;限额以上投资增长3.5%。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主要指标全省排位看,我市工业销售产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1个百分点;工业限额以上投资增长继续全省领先,总量列全省第一,增量列全省第2位(舟山市之后);出口下降幅度与全省基本持平。

(三)运行态势仍然严峻

尽管全市工业下行态势有所减缓,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回升基础并不稳固,运行态势仍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已由过去的生产要素紧缺和成本压力转变为今年的市场压力。首先,从外部需求看,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整体经济仍难言复苏。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继续恶化,新兴经济体也出现增速快速下滑甚至负增长。1-4月我市规上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4.6%,比总产值下降多降5.2个百分点;二是贸易环境恶化。为保护国内企业,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抬头,出口贸易风险急剧上升;三是东南亚国家货币均出现不同程度贬值,使人民币出现相对升值,降低了我国产品的竞价力,外贸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从内部需求看,增长仍较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外需减少,大量出口型企业转而寻求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供给增加,竞争环境恶化。我市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具有技术、质量和成本上的优势,但由于缺乏健全的营销网络,出口转内销仍有待时日;二是近期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但由于企业效益下滑、居民收入增长压力加大,加上消费需求的刚性特征,真正启动消费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企业经营面临较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盈利能力下降。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由增长4.8%转为下降9.7%,企业利润下降38.5%。企业税费增长较快,1-4月在主营业务下降10.3%的同时,三项费用增长了3.9%,应收帐款增长了5.4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长了14.09%;二是资金结构性短缺仍然存在。今年银行新增贷款虽然较多,但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大型国企和优势企业,部分企业贷款难和社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全市新增贷款280多亿元,但仅有70多亿元投向工业领域。此外,近期央行已经在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加强风险防范,信贷高增长难以持续。

3、节能降耗工作十分艰巨。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下降0.1%,比1-2月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六大耗能行业中造纸、化纤和电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还是正增长。按照前三年完成情况,今明两年年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必须下降4.8%以上才能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整个节能工作已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再加上随着今年整个经济增长的放缓,分母难以做大;节能新技术支撑不足,依靠现有技术节能的难度加大;非工业领域推进缓慢,全社会推进节能的难度加大。

4、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加深,并有可能随时引发新一轮冲击,一季度我国经济虽然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经济运行仍存在较大的压力。从我市情况看,保增促调的任务更为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增长压力依然较大。调查显示,13%的企业外贸订单比同期增加,16%的企业与去年持平,71%的企业订单是下降,大单、长单、好单数量明显下降;二是新兴行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由于高附加值产品对需求变化反应敏感,下滑幅度快于一般产品。1-4月全市高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9.9%,利税下降61.0%,利润下降70.9%,均明显高于面上工业降幅;三是利用外资形势严峻。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我市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下降,由1-2月的增长13%、1-3月下降13%至1-4月下降19%。

二、积极做好保增促调工作

(一)统一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专题部署。近几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招商引资和结构调整工作卓有成效,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引进内资121亿元,以昱辉阳光为代表的光伏产业、巨石玻纤为代表的新材料、三江化工为代表的临港工业等一批单个投资大、拉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和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全市工业重型化趋势明显加快,轻重工业比例已从2007年底的55.4:44.6调整到2008年底的52.8:47.2,重工业发展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5%。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市委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提出继续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活动,形成“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招商,核心抓项目”共识,针对全市工业经济依然处于去年以来的下行态势、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仍较多、要实现“保增长”任务十分艰巨的形势,召开了全市一季度工业经济会议,市政府领导进行了“立足当前努力保增长、着眼长远积极促转型”两个方面的工作部署。

2、专提信心。困难面前,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信心比黄金贵。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自身的信心要增强,信心要坚定,但更要的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引导广大企业树立信心,树立起“逆势发展”、“抄底发展”的信心。我委组织委经济顾问、企业界代表、“两代表一委员”、院校专家、指导组和民主评议团组长等二十多人召开了“挑战困难,转型升级”企业家恳谈会,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振企业攻坚克难、逆势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3、专一分析。今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严峻又变化莫测,为了更加及时、准确、全面了解和掌握工业经济运行的动态情况,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找出问题,研究对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冲击,我市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工作。一是层次提高。在市委、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上专题分析全市经济形势趋势,重点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和应对举措进行分析和布置;二是密度加大。针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委加强对经济运行分析的频率,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的变化,原每季一次经济形势分析改为每月一次,期间还不期进行专题分析,如春节开工率调查和分析、工业用电和工业增长相关分析等等;三是预警预测。为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走势,我市工业经济预测预警机制更为健全,市统计局重点监测200多家企业,建立了旬报制度,市外经贸局建立了11个监测点和重点外贸企业网上直报制度。我委于今年3月底开始建设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暨节能降耗网上直报系统,目前,进入全市监测系统的企业共有519家,系统还为各县市区经贸局开通了本地区监测功能,各县市区可以扩大直报范围,建设本地区的监测网络。

4、专门联挂。我市开展“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各级领导和部门加大服务企业力度,进一步完善了领导联挂制度,建立各级领导分级联系相关投资、节能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指导和帮助项目责任单位和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分县(市、区)还实行干部脱产一定时间定向去重点企业全职服务制度。

5、专项政策。今年已报市政府出台了《嘉兴市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技术创新行动的实施意见》(简称“135”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国家10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起草并制订《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政策意见》等。并汇编投资技改、资源能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商贸流通等条线政策,在经贸网宣传公示。以产业政策引导、优惠措施激励、资源要素保障、服务方式优化来应对形势的变化。

(二)突出重点,全力以赴调整结构

1、抓好导向。进一步落实引导投资的措施,带动项目前期管理上的突破。按照《嘉兴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导向目录》和《嘉兴市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意见》,把住项目准入,淘汰落后产能。

2、抓住投资。工业发展主要靠投资,推动转型升级更要靠投资,靠好的投资项目,来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围绕重大项目抓进度,来推动投资增长。

3、抓重引资。继续坚持内外并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在北京举办了一次“推介嘉兴、对接央企”活动,推出10大签约项目和51个推介合作项目,涉及核工业、石油化工、新能源、网络与通信、船舶制造等行业,共有10个合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总投资高达111.5亿元,其中有4个项目的投资额超过10亿元。

4、抓紧平台。当前,在资金供给宽松的情况下,正是我们大力推进园区建设的良好时机,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和工业项目推进会议,回顾总结去年以来工业园区建设和今年来工业投资推进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根据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和集聚集约、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将工业功能区更名为市镇工业园区,同时调整了考核激励办法。

(三)围绕需求,千方百计强化服务

1、主题服务。全市正在经贸系统开展以帮助企业“树信心、度难关、保发展、促转型”为重点的“优化服务主题月”活动,组织开展“企业服务”、“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节能推广”、“招商服务”、“产业政策宣传”、“项目建设推进”、“服务能力提升”、“扩大内需服务”等9个方面活动,在3月举办了较大规模的启动仪式。

2、主推融资。我市推出了总额达4亿元的企业信用贷款,其中市财政提供银行用于信用贷款的金额2亿元。我委联合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和嘉兴银监分局组织举行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互利合作对接推进会,12家银行机构和18家担保机构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接。今年一季度我市纳入统计范围的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额16.6亿元,期末责任余额4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和58.9%,首次成立了注册资金达亿元的担保机构。

3、主攻创新。对省、市技术中心运行和建设的条件以及材料编写中的注意事项和省市创新项目申报、验收的要求对企业进行辅导,指导加西贝拉、天通控股申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工作。举行“嘉兴市企业----嘉兴科技城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更好地发挥了嘉兴市科技资源在企业创新工作和工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组织了一百多家企业带着129项技术难题参加了本次活动,中科院嘉兴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乌克兰嘉兴技术转移中心、电子集团第36研究所四家单位共派出28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参加了项目对接会,推出成果82项

4、主动培训。利用嘉兴市企业经营管理学院、嘉兴企业家创业创新论坛等服务平台,强化企业经营者培训,今年举办了第六期浙江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并开展各类专题讲座5次,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素质和驾驭新形势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抗压能力。组织17名企业经营管理者赴德国进行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举办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专题培训,宣讲国家、省、市出台的鼓励自主创新的一系列政策。

5、主要调研。开展“保增促调助推发展”专题调研行动,我委以产业升级、服务企业、创新破难为重点,3月底起由委领导带队、各处室参加、相关部门和大专院校参与,组成6个调研组对电子信息产业等六个重点行业进行调研,从三月起,调研组走访了100多家企业,放发调查问卷600多份,送政策汇编100多册,现已完成调研报告6篇。

(四)上下联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

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县(市、区)调研,积极寻找应对措施,指导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专项活动。海宁开展“一企一干部、全力促发展”,科级干部脱产下企业,受到企业的欢迎;嘉善以“三强三超”(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节能降耗的工作力度,全年工业产值超千亿、生产性投入超百亿、招商引资超目标)为目标,对十个行业充分调研,进行个性化的行业指导;海盐出台了支持工业企业开拓市场十条意见,试行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风险预警办法;平湖加强工业企业运行监控,对5000万销售以上企业进行专题问卷调查,确定了100家重点监测企业;桐乡出台了《2009年工业结构调整转型行动方案》等八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对项目建设、内资引进、破解瓶颈和谋划储备上下足功夫;秀洲继续以特色创业平台(中兵光电产业园、中关村长三角创意园、上海交大科技园、节能环保产业园等)进行产业集聚;南湖以“三个百日”活动强化通讯电子、汽配机电和钢铁制品产业集群的打造;港区提出了不留死角、全覆盖式的服务,重点抓好1000吨多晶硅项目、5万吨丁基橡胶、3万吨PBED及40吨HPA、80万吨丙烯等四个双百重大项目;经济开发区制定出台了“渡难关、保增长、促转型”十五项扶持服务措施,今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其中,工业发展专项资金7000万元,三产和科技发展资金3000万元,帮助辖区内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危机。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工业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影响最大的产业部门。应对危机,力保增长,关键是工业,难点是工业。下阶段,我们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扎实应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力争取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力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1、强化服务。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既受国际经济危机冲击,也是自身结构性、素质性问题的集中暴露。保增长不仅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外在推力,更有赖微观基础的内在活力涌动。持续开展“优化服务主题月”活动,为企业营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把为企业排忧解难作为服务企业的中心环节来抓。全面落实国家对企业的各类优惠政策,全面推进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更加关爱和支持企业家,增强企业家应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加大对600家重点企业经营状况的监测分析和服务力度。完善生产要素协调机制,坚持把协调煤电油运、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作为服务企业的重点。

2、拓展市场。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市场。一方面,把握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拓展国内市场。针对市场供需变化,捕捉好扩大内需政策形成的新商机;积极组织地产工业品特别是家电、农机下乡销售,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着力发展名牌产品和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抱团开拓市场。发挥专业市场的传统营销优势,努力提升专业市场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效率。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外需萎缩的挑战,大力稳定工业品出口增长。千方百计拓市场、抓定单,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展会。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抓住跨国并购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收购国外品牌和营销网络。严格企业财务管理和货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保障国际贸易和产业安全。

3、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增加投资和支持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力保工业投入稳定增长,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重点抓好480项 “五个一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优先保障120项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的资源配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更加注重投资质量,坚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继续做好国资央企的引进工作,力争签约项目早日开工,跟踪好51项意向项目的进度。鼓励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改革和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条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加强项目服务和督促检查,力争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二)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1、大力发展重点优势产业。从存量提升和增量优化两方面入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实施2441工程,即:大力发展两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四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工程),提升发展四大传统产业(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化纤制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力争经过努力,重点产业的生产规模、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2、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从战略规划提升、空间布局优化、龙头项目实施、区域品牌引领、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分工网络等着手,扎实抓好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工作,使之成为企业集聚度高、产业竞争力强、区域品牌效应明显和区域创新体系、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发挥其在工业转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3、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施推进工业技术创新的“135”计划,即: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平台、创新队伍建设和创新投入为支撑,以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品牌战略为着力点,带动产业升级。继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组织机构——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发挥好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等已落户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创新建设浙江科技(孵化)城,推进科研成果在我市的加速转化和应用。

4、不断提高工业转型升级的保障能力。抓紧出台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研究制订配套的政策措施。积极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和扶持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工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由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型。抓好工业园区为主体的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加强工业转型升级的各类要素供给保障,在数量和结构上确保工业用地的科学合理供应。

5、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随着今年工业经济形势的下滑,对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通过“六个进一步”,继续把节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即进一步强化节能的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节能的措施,进一步强化节能的重点,进一步强化节能的导向,进一步强化节能的宣传,进一步强化节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