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大厅 > 总结计划
关于印发《2012年市经信工作思路》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03-01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2年经信工作思路

2011年,全市经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保持平稳增长、突出转型升级、深化统筹协调、坚持务实为民”的要求,认真实施“三大倍增计划”,全力促进“四大建设”,扎实开展“服务企业百日活动”,突出工作重点,勇于工作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全年嘉兴规上工业实现产值5677亿元,同比增长25.6%,工业生产性投入665.7亿元,同比增长9%,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规上工业实现利税458.2亿元,其中利润294.7亿元,工业企业11项评价考核指标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分16分。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增长,为“十二五”工业发展开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2012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要求,围绕“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主线,坚持发展壮大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着力三大创新,突出四个重点,扎实三项基础,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增长8%;全市工业生产性投入增长10%;引进市外内资超200亿元;十一项综合指标得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按照上述目标,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即着力三大创新,突出四个重点,扎实三项基础。

(一)围绕“倍增计划”,着力三大创新

1、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嘉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实施意见》和配套扶持政策,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重点实施“双十双百”行动计划,即培育建设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示范区、突破十大关键和核心技术、实施百项重大示范项目、培育百家新兴产业优势骨干企业。力争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一是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主体,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建立健全引导机制。完善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导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库,实施百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动态管理;三是建立健全培育机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实施意见,建立新兴产业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基金,促进精英人才与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使“精英引领计划”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着力推进企业培大育强举措创新。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专业分工协作的企业集聚优势。一是组织实施大企业“创优引领”计划。完善大企业培育机制,健全大企业培育责任分解和考核办法,积极培育块状经济和工业行业中的百亿龙头企业3家,十亿以上骨干企业70家,鼓励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向“大、专、精、特、新”型发展;二是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之星”计划。重点培育和发展100家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新成长型小企业;三是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依托国内外知名培训平台,加强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社会责任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内容的系统培训,加快“新生代”禾商的培养和储备,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3、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创新。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为主要载体,以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发展基础,重点推进“三个基地”建设。一是组织实施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出台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意见,重点选择纺织服装、皮革等优势传统产业,培育一批特色工业设计基地;二是组织实施总部经济基地建设。着力构建行业技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制定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培育特色产业总部经济基地;三是组织实施产业物流基地建设。依托现有专业市场和便利区位的优势条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物流的政策,加大产业物流企业招商力度,努力培育发展临港化工、紧固件等产业物流基地。

(二)围绕发展转型,突出四个重点

1、以推进“百千亿”产业集聚为重点,全力优化产业集群。着力大产业、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产业集群和优势工业园区带头转型升级、带动转型升级的“两带两升”作用。一是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加快块状经济和优势产业向百亿集群、千亿产业发展。深入贯彻《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集群的若干建议》,在充分发挥全市5个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十二五”期间20个重点培育的百亿以上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培育机制,强化省级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的项目支撑、区域品牌支撑、人才支撑、服务支撑。着力建设电子通讯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二大百亿基地,积极培育三个千亿产业(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新材料);二是着力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构建一批“专、特、精”型产业平台。准确定位园区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聚集重大项目,优化园区企业间的协作配套体系,努力构建大项目—大企业—产业链—精品产业园—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框架。三是强化转型升级典型引路。认真总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转型升级中具有全市示范效应、可学可比的“百家示范”典型案例,推广一批转型升级典型示范。抓住重点环节,加强政策设计,创新支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各项政策向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企业和项目倾斜。

2、以推进“退低进高”为重点,全力优化要素配置。 实施“退低进高”是有效破解工业经济当前面临的土地制约、环境能耗等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企业倍增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建立政策引导机制。研究制订“退低进高”政策措施,部署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年度目标和考核要求,加快推进“退低进高”进程;二是建立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制定产业转移指导目录,选择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引导低端产业有序退出,建设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异地园区;三是建立淘汰机制。按照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制订淘汰落后产能五年规划,实施全市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着力挖掘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单位土地资源的产出率;四是推进节能降耗倒逼机制。继续强化有序用电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全面推广有序用电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引导电力资源向优势产业、企业和重点单位倾斜。建立健全严格的项目准入联审机制,强化能评配套政策支撑,建立重点耗能行业通用设备档案,全面开展“八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对标考核,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力度,发挥杠杆作用。创新节能宣传方式,举办嘉兴节能环保暨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完善能源总量控制机制,探索建立能源总量市场交易机制。

3、以推进投资转型为重点,全力优化产业结构。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和服务机制,建立全市工业投资实绩排行通报机制,完善工业投资考核机制,注重投资的内涵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走集约发展之路。一是着力“大投入”。确保全市工业生产性投资增长10%。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力争重大项目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突破35%,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双倍增提供支撑。二是着力“大技改”。以技改投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特别是加大“零增地”技改,建立完善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机制,力争全年实现节地型技改投资比重超过45%。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实现以研发投入推动创新、提升投资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全年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争取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有新成果,全市市级以上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突破15项,列入市级以上计划的技术创新项目突破60项;三是着力“大招商”。 全年内资引进力争超过200亿元。引导要素资源投向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优化产业链、价值链,稳步提高内资引进质量和产出效率。围绕“三个圈”(上海、杭州、宁波)加强产业合作,切实推进接轨央企和浙商民企工作,召开全市民营工业实体经济推进大会,并组织招商引资;组织开展央企投资对接活动。

4、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全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以应用示范为载体,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社会服务支撑的巨大作用,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研发和集成,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一是推进项目示范。启动智慧城市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传感器、集成电路、软件、终端等相关配套产业链,力争物联网产值倍增。二是推进应用示范。加强对智慧交通、卫生、电力三个浙江省智慧城市应用领域专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落实一批具有刚性需求有较好创新商业模式的重点示范项目。整合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电科技集团第36研究所等大院名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资源,启动“智慧城市”研究院组建工作;三是推进融合示范。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初步建设5个以上“两化”深度融合综合试验区,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节能降耗领域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争取每个行业设立3个示范点。开展传统行业信息化示范点、信息技术应用企业和项目试点。

(三)围绕创先争优,扎实三项基础

1、注重创业环境建设,扎实服务发展基础。深化“送政策、送培训、送措施、送经验、送理念”五送五服务活动,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实体经济热情,结合全省经信系统的“进万企解难题”和市委市政府的“双千双百”进村入企走访服务活动,在全市经信系统开展“进企业、优服务”专项服务活动,深入到全市千家企业和百个重点投资项目、百个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走访调研,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引导和服务功能,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围绕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主线,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营造助推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注重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着力缓解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与奖励。探索建立市级政策性再担保机构,缓解防范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探索设立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成长型企业。二是注重企业培训交流平台建设。继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学院、企业网络学院、禾商促进会等公共平台,建立规范有序的培训市场体系,创新培训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在线培训,增强企业自主培训能力。三是注重行业管理协会平台建设。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与服务,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中介作用和促进行业企业开展合作的纽带作用,筹建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

2、注重信息技术运用,扎实监测分析基础。一是健全重点工业企业网上直报系统。着力提升直报系统两大基础功能,将中小企业、百亿培育企业、新兴产业企业纳入直报系统,强化数据分析,完善运行监测功能;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调查、企业经营困难反馈等纳入系统,拓展与企业互动的渠道,拓展问卷调查功能;二是建立横向部门、纵向条线联合分析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突出对重点产业、行业、企业的发展分析,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完善经信系统信息化功能。着力建设经信业务数据信息库,完善0A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和经信门户网站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提高运行的监测分析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3、注重“五型”机关创建,扎实素质能力基础。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坚持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建立经信干部学习论坛机制,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培养使用。建立健全委机关干部上挂下派和锻炼培养制度,加强对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加强依法行政。进一步做好委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全面公开委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等事项,加大对涉企政策落实的检查力度,切实推进治乱减负工作,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强化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树立经信干部的良好形象。

附件:关于印发《2012年市经信工作思路》的通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