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
当前位置:首页
> 经信专栏 > 县(市、区)经信要讯 > 县(市、区)经信要讯 > 嘉善
嘉善县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发布日期:2019-10-18 来源:各县市区经信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7年成为全省18个振兴实体经济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县以来,嘉善紧紧抓住智能制造、“互联网+”这一发展趋势,坚持“制造强县”不动摇,深入开展“机器换人”、“中国制造2025”嘉善行动等工作,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工业经济发展不断迈向高质量阶段。两年来,全县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2%、增值税(地方部分)增长107%、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8.9%、规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9.6%、研发费加计扣除金额增长231.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4%。累计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866个,其中“机器人+”项目809个,涉及技改投资285亿元,完成重点技改投资47.5亿元,新增工业机器人430台(套)。2017年6月17至19日新闻联播“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推出《嘉善县域科学发展启示录》系列报道,并以《调结构转方式小县谋求大作为》为题,专门介绍嘉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等经验做法。

一、数字化改造工作基本情况

(一)聚焦政策引领,全方位优化数字化改造工作生态

一是聚焦财力谋大事。近几年,嘉善持续加大对智能化技术改造的奖补力度,比如对当年度立项的生产性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奖补额度由原来的5%提高到18%,单个项目最高奖励由200万元提高到1200万元。2017年和2018年,累计兑付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企业技术创新等各类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资金约4.8亿元。二是强化宣传浓氛围。连续两年组织召开全县振兴实体经济千人大会,集中评选和表彰一批重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连续多年开展全县重大智能化技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先后举办两届“嘉善精品展”,以产品展览比创新、比设计、比质量、比技术,进一步打响“嘉善制造”品牌。同时利用好新闻媒体和自媒体,以典型宣传、集中报道、系列展播等形式,广泛宣传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的典型事例和成功做法,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支持数字化改造的浓厚氛围。三是完善分级协调服务机制。对年初排定的百项重点项目和百项重点智能化技改项目,通过县领导专题走访、推进办日常督查、企情在线系统、重点工业项目推进专题微信群等多途径收集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按照一般性问题县重大项目推进办“定期协调”、疑难问题提交分管县长疑难会商,力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二)聚焦产业特点,高标准提升数字化改造工作水平

一是典型带动。扭住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以项目化推进的模式树立一批行业典型标杆。如:梦天木门三年投资4.2亿元建成自动化生产线6条、无人车间1个,目前从涂装到最后包装的所有环节都具备了较高的智能化生产水平,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5%、机器设备联网率达到85%、劳动生产率提高90%,并成功入围2017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名单。又如,富通光通信全产业链项目深度融合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突破了“高速生产、自动切换、自动传感、自主存取和智能输送”等55项核心难题,有望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光通信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二是试点提升。以木业、汽配(轴承)两个省级分行业试点为契机,探索形成了“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协(商)会、一个政策、一个方案、一个示范点”的“六个一”机制,通过专家指导组、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促进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集中精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了从胶合板向智能家居的转型,从五金机械到先进装备的提升。如木业家具行业作为“机器换人”省级试点,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后,装备水平、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显著提高,先后获得“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和“中国实木复合地板之都”等称号,拥有省级以上商标(品牌)11件、参与制(修)定各类标准22个、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2018年,成功获评省级首批“产业创新综合体”。

三是以点带面。2017年以来,嘉善以木业家具、汽配(轴承)等试点行业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先后出台了《嘉善县印染等“六大”传统行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2018-2020年)》及6个分行业改造提升实施子方案,成立了“六大”传统行业改造提升专项服务推进组,按照“一个行业、一个牵头、一套方案、一班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采取“就地提升一批、关停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转型升级一批”等举措,运用“一镇一案、一企一策”推进方式,构筑了传统产业“1+6+9”立体式改造提升方案体系,深入推进六大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高效服务,全过程保障数字化改造工作成效

一是强化专业技术服务保障。2017年,省智能制造专家组正式入驻嘉善之后,及时编制《嘉善县智能制造专家指导组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并在全县层面深入企业点对点广泛开展调研摸底,累计实地调研30余次,调研企业近50家(次)。同时,为有智能化改造需要的企业提供具体战略规划编制、咨询研究报告、技术知识培训、数字化改造水平评估等综合服务,加快企业智能化转型。比如,新松公司与干窑镇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干窑机器人小镇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又比如,德富莱公司蹲点纽扣企业,研究工艺改进路径,并免费为企业提供改造方案。

二是强化金融专项服务保障。县经信局、县金融办、人民银行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的行动方案》,聚焦重点智能改造项目,定向推出“智造贷”和“创新贷”专项贷款,力争2019年起三年内,各金融机构用于企业智能化改造、企业技术创新等活动贷款金额年增幅不低于10%。截止到目前,福莱新材料、华显光电、博汇汽车等智能化改造项目获得了银行授信额度近23亿元。

三是强化政府精准服务保障。为切实解决企业技术改造过程的重大难题,县政府专门制订出台《嘉善县“县长破难”工作规则》,以“疑难会商、一事一议”的方式及时协调破解企业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努力为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开辟快速通道。同时,进一步加大“最多跑一次”改革力度,组建了“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了企业办事一窗受理的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流程、压缩时间、提升服务,实现企业投资项目从备案赋码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最多 90 天”。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近年来,虽然我县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行业间推进不平衡、企业间进展不平衡、改造难、改造贵以及第三方中介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下一步,我县将针对问题着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实施项目化推进。继续实施一批突破性大、示范性好、带动性强的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推动汽配、轴承、铸造、纽扣等行业形成一批改造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行业成批量开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确保今年投资额超50亿元以上,新增工业机器人320台以上,工业企业设备数控化率提高到60%以上,机器联网率提升至42%以上,重点企业管理环节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化技术诊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依托工程服务公司、大专院所等专业力量,实施“点对点”上门诊断服务,找准产业数字化改造的共性难点问题以及企业差异化需求,把准脉搏、找到症结、开好药方,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使我们的数字化改造方向明、起点准,少走弯路、多出实效,确保“改”有标准、“改”有质量、“改”有形象。全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70家以上。

三是着力构建平台化服务机制。以木业家具、纺织辅料、五金标准件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3个以上具有特色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以数据驱动传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企业深度上云”行动,实现3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企业从资源上云逐步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数据上云升级,加快实现云计算深度应用,通过“数字生产”和“数字管理”的叠加,打造“数字车间”、“数字工厂”,进一步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水平。

四是不断夯实数字化产业基础。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机器设备“以旧换新”,更重要的是产业内涵的重塑提升。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新兴产业,谋划一批云计算、物联网等未来产业和企业,加快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基础。加快推动泷泽机电、德恩精工、华航唯实、西江智能等一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我县数字化改造硬件基础。并结合现有传统产业特点,找准主攻方向,着力打造特色鲜明、要素集聚、配套完善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五是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开展和上海、江苏等地的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政策对比梳理,推动实现长三角地区创新券实现“同券同权”。探索打破行政区划,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积极推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政策等科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不断优化传统产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以创新引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