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能新动能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点领域 > 新产能新动能
工作案例——海宁市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19-03-22 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海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810.69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51.83亿元,同比增长7.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271亿元,同比增长10.9%。

一、主要成效

一是泛半导体产业培育初具雏形。2018年,海宁市拥有规模以上泛半导体产业企业40家,总产值近60亿元,其中上市公司2家。截止2018年12月,共签约泛半导体产业项目33个,签约总投资187.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0个,总投资67亿元,华为、新华三、中国电子、京东方、中科院半导体所等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先后落户。经济开发区泛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已被列入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

二是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效果显现。2018年,全市实施“机器换人”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512个,完成投资128.98亿元,新增工业机器人362台套,累计在役机器人接近1000台套。其中,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200余项,完成投资达30亿元。“经编云”成功入围2018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拟培育名单和工业互联网联盟七大全国优秀案例之一。以经编、家纺为代表的纺织行业实现规上产值559.6亿元,同比增长11.2%。

三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硕果累累。海宁市区域两化融合指数87.26,居全省第八位,且长期稳居嘉兴市第一,海宁市成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深入推进,4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飞戎机器人“物联网创新云平台”获得2018年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2018年累计上云企业超过3500家,海利得成为全省第一批上云标杆企业之一。

二、主要做法

一是打造百亿泛半导体产业,重塑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泛半导体重点企业天通公司的渠道和资源优势,在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谋划培育泛半导体产业。按照“一年起步、二年有形、三年见效、五年上规模”的目标,实施四个一的工作机制(一个规划、一个意见、一套政策、一张招商路线图),构架“3+2”平台建设(3大产业平台和2个创新平台)。定位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定制化和多功能化一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170亩,计划总投资23亿元,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厂房将于2019年下半年交付使用,规划中的“智慧港产业园”作为第二组团,首期面积1250亩,已全面启动建设。进一步创新扶持方式,加强产业基金引导,围绕泛半导体产业发展,已成立四支首期总规模15.2亿元的基金,完成投资项目15个,其中设立子基金2支,投资实体项目13个,总投资额达到4.42亿元。到2022年,海宁市泛半导体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速超35%,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5家。

二是围绕特色行业,编织“四朵云一张网”。在经编行业,从制造端切入,打造“经编云”;在家纺行业,从销售端切入,打造“帘到家”;在袜子行业,从供应端切入,打造“袜之源”;在皮革行业,在专业市场端切入,打造“海宁皮革大数据中心”。用行业云的打造,串联并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的升级转型。目前,“经编云”通过对企业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统一运营管理下的标准化云制造、云管理、云排产和云产销链,行业资源利用率提升30%,产品质量提升20%,行业金融成本降低5%。通过唯一“身份码”每匹布都能追溯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数据。“经编云”由工业物联、智能管理、经编产业链和行业大数据四大功能版块组成,共部署9个工业APP,已成功上线运行,截止2018年底,已完成148台设备改造,联网接入90多台套设备。

三是建设创新平台,强化数字经济支撑能力。发挥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和国家级海宁科创中心作用,利用浙大资源,积极引进专业科研院所和科研攻关服务机构,联合建立泛半导体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测试中心、服务中心,组建产学研用公共协同创新平台。目前,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一期项目已启动建设;中科院海宁先进半导体与智能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半导体晶体材料与设备研究院、武汉大学晶体生长材料研究院等已经落户海宁;悉尼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应用数据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相关合作项目也都在顺利推进中。

三、工作启示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找准产业定位。在泛半导体产业培育中,明确把半导体装备、核心器件、基础材料作为产业培育发展的三大重点领域,在为集成电路产业、半导体产业提供支撑上寻找切入点,以精准的产业定位推动工作突破。

二是聚焦重点平台注入发展动能。按照“高标准定位,错位式发展,专业化建设”总要求,建设“3+2”平台,即以经济开发区“泛半导体产业园”、高新区“杭州湾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尖山新区“半导体基础材料产业园”重点的三大产业平台建设,以鹃湖国际科技城和国家级海宁科创中心为重点的两大创新平台建设,为数字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三是聚焦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升级。引进京东方、中国电子、新华三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上下游关联企业,打造泛半导体产业链。特别是发挥本土行业龙头企业天通公司的资源和渠道作用,积极布局半导体装备、半导体元器件和半导体基础材料等企业。同时打造以晶科、正泰为龙头的光伏产业航母战队,以海利得为龙头的经编产业航母战队,以美大为龙头的厨电产业航母战队等。

四是聚焦示范项目推动数字化转型。立足产业集群,分行业挖掘和培育若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通过建立“中国制造2025”标杆项目库,分行业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产线、智能工厂示范项目,以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加以推广,分行业引领智能化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