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以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亩均论英雄”改革,经过七年多的实践,对我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对纳入全市最新一轮“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的4278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分析后发现,高亩均效益企业、地区、行业、平台在本次疫情期间复工复产情况均明显好于其他同类别主体。 总体来看,高亩均效益企业好于其他企业,层次明显。截至3月3日,4278家纳入“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的规上工业企业,员工到岗率、产能恢复率分别达到87.6%、91.8%。其中,十大重点行业领跑者企业(以下简称为“领跑企业”)、百佳企业、A类企业员工到岗率分别高出平均1.7、1.6和0.8个百分点,产能恢复率分别高出平均4.2、2.8和2个百分点。B、C、D三类企业员工到岗率分别低于平均0.2、0.1和5.2个百分点,产能恢复率分别低于平均0.8、2.4和5.2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高亩均效益地区好于其他地区。全市9个主体中,亩均税收前三位的主体(共711家企业),员工到岗率、产能恢复率分别高出平均0.9、2个百分点;亩均税收后三位的主体(共1936家企业),员工到岗率、产能恢复率分别低于平均1.4、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高亩均效益行业好于其他行业。全市29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亩均税收前五位的行业(共274家企业),员工到岗率、产能恢复率分别高出平均0.6、4.5个百分点;前十位的行业(共1311家企业),员工到岗率、产能恢复率分别高出平均0.1、2.1个百分点。 分平台看,高亩均效益平台好于其他平台。全市20个重大产业平台(不含近期新获批的南湖经济开发区)中, 亩均税收前三位的平台(共483家企业),员工到岗率、产能恢复率分别高出平均1.4、2.3个百分点;前五位的平台(共745家企业),员工到岗率、产能恢复率分别高出平均0.3、1.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