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南湖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足职能定位、聚焦企业复工复产,充分运用“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地,确保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一是“望”—驻实地,知表里。一方面暖心服务“网格化”。深化“三服务”,完善区、镇干部联系企业工作机制,成立区级复工工作专班,重点负责年产值2亿元以上企业指导服务。建立“网格长—网格员—企业微网格”三级监管网,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构筑群防群控群治“铜墙铁壁”。如嘉兴科技城设企业网格57个,落实网格员57人,实现对1085家工业企业网格服务全覆盖。另一方面监督指导“常态化”。开展企业复工拉网式明查暗访,按照企业疫情防控、复工生产两条主线,以“最严要求、最高标准”监督企业主体落实相关要求是否到位。建立ABC三级目录制,强化对全区复工企业的分类指导,对照各企业的防控措施,一对一开展深度“体检”,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上级复工复产各项规定要求。实行日通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一日一报”,做到当日检查问题当日反馈,整改落实次日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累计发出通报13期,累计走访企业774家次,查找存在问题180个,总结亮点做法25个,向企业提出问题建议56条。 二是“闻”—听民意,循真迹。一方面线上答疑解惑。发挥民意诉求在线兜底受理作用,畅通诉求反馈渠道,发放“复产复工问题困难全搜索”电子问卷,形成问题清单,逐一解决销号。自2月1日以来共受理并答复复工咨询、物资采购、员工返嘉等问题50余个,办结率100%。如针对疫情物资生产企业君泰医用辅料公司面临的用工、原材料不足问题,第一时间对接人力资源公司解决用工问题,并落实行业协会协调原材料供应。另一方面线下问题收集。市、区、镇三级联动,每日统计企业防疫物资缺口,持续做好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统筹供应。累计为企业协调发放口罩近64万只,消毒液11吨。统计物流情况,主动对接兄弟县(市、区),确保企业产成品不困在门口。积极联系上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借势借力开展跨省沟通,确保企业原材料高效率流转,发放车辆通行证143张。 三是“问”—问实情,核实况。一方面驻企指导实地纾困。推行区级机关干部入企驻点指导服务,200多名机关干部坚守一线驻企服务,指导企业建立疫防体系,帮助企业做好“一人一表”建档筛查,协助企业加强排查、日常管控、应急处理等,全面筑牢复工企业安全生产屏障。如区经信商务局驻敏实集团服务员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一组“套餐”,即“一套机制、二个承诺、三个环节、四个到位”,得到了省、市领导点赞。另一方面金融服务送上门。南湖区主动对接银行,动员其派出金融专员共26人加入“惠企帮扶”志愿队,就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贴息、让利、便利等方面进行专门指导,收集企业融资需求,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共收集到有融资需求企业36家,确定有效融资需求企业28家,融资需求金额65950万元。 四是“切”—解难题,补短板。认真梳理复工复产薄弱环节和,不断疏通产业链堵点、衔接产业链断点,加快疫情下工业企业产业“补链”。1-2月,南湖区工业经济好于预期,降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位列全市七个县市区第二。解决产品转型“临时缺口”。积极谋求优势企业产品转型,以“三服务”为抓手,跨区域协调、出谋划策,为部分原料生产、装备生产等行业企业生产“另寻他路”。如亚特电器推出送餐机器人,投放到广大集中隔离点和医院高风险区域;万科思自控信息火线转产抗疫紧急物资红外线额温仪配套产品。解决资源共享“产业断链”。协调复工较早的规上骨干企业积极挖掘本地业务资源,向其他企业输送业务订单,推动复工复产。如因疫情影响,加西贝拉远在外地的配套企业无法及时复工,为弥补配套不足,通过老客户引新伙伴等方式,吸纳本地近12家精密机械企业作为生产配套。解决协同复工“复产不均”。梳理企业清单,以大带小促进整体企业均衡复工复产,如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等本地主导产业,推进配套的小微企业园先行复工。截至目前,全区9个小微企业园全部复工,共涉及130多家本地产业配套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