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是不同产业、不同层级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有利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海盐县致力于服务各类工业企业,从各方面推动企业发展,切实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强化、优化。 一是在政策扶持方面做强产业链。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支持制造业集群化、规模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产业整体提升发展。集成科技、人才等政策,实施正向激励,坚持抓“两头”,一手抓行业龙头,坚持培大育强,支持强链补链项目在盐落地;一手抓中小企业,鼓励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培育体系,多措并举推进创新主体培育,激发了创新活力。完善创新孵化体系,推进各类孵化机构建设,重点吸引电子电气、信息智能、高端装备、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行业企业入驻。 二是在入区入园方面做长产业链。根据海盐县发展规划和产业目录导向,主要分两种情形给予中小微企业支持:一是直接供地发展。对优质的中小微企业,或原在规划区外但列入搬迁腾退的企业,给予安排一定面积的土地,允许新建厂房,易地重新发展。如力源环保、明佳科技等企业在腾退后均获得新供地。二是支持入园发展。符合整治提升条件的企业可在现有工业园区(含小微企业园)租赁或购买厂房进行入园发展。小微企业园为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该县目前共规划建设30个小微企业园,其中已建成24个,建成面积170.4万平方米,已入园中小微企业440家。各类园区及小微企业园有明确的产业分类,在搬迁腾退等过程中,将关联小企业作为整体小微园进行规划,允许上下游小企业搬入。如百步嘉百联产业园、秦山两创中心集聚了集成家居、紧固件配套生产小企业,保证了此类配套型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是在差异化发展方面做优产业链。充分应用“亩均论英雄”优胜劣汰机制,根据设定的指标,评出ABCD四类企业,对不同的企业分类施策,除对AB类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外,对D类企业,特别是一些亩均税收低于1万元的“低产田”企业实施反向倒逼,促使其转型升级或关停淘汰。在倒逼的过程中,要求D类企业进行自我诊断,或请专业第三方实施诊断,提出整改方案后报各镇(街道)及县转升办备案,按“一企一策”限期实施整改,整改无望的予以关停出清,去除产业链的低端链,做优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