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大厅 > 总结计划
全市经信工作2020年总结和2021年思路
发布日期:2021-02-24 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争先创优工作,力同心、实干苦干,为发展聚力,为企业赋能,奋力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回升,持续向好态势。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068.3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85.1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列全省第一。

一、2020年开展的亮点工作

(一)两手抓两手硬,打赢开门第一战。一手抓疫情防控。先后选派3批干部入驻16家口罩、防护服、红外测温仪及熔喷布生产企业,全力协调解决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原材料采购、员工(志愿者)招募、融资对接、交通运输等问题。据统计,协助办理跨省交通运输通行证88张、省内通行证35张,向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发放32亿元优惠贷款,市本级给予防疫物资生产设备技改投资项目补助499万元、防疫物资生产人员加班报酬补助46万元。一手抓复工复产。建立市、县、镇三级工业企业复工专班专员包干制度,落实责任、落实企业,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了规上工业复工。成立政策兑现专班和产业链协调专班,面对面与企业家梳理政策清单,通过以大促链、以链促产,实现企业尽早达产,工业经济尽早恢复。到2月18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已经应复尽复;到3月底,全市小微园内企业复工率和员工到岗率已近100%。

(二)强谋划强发展,制定实施新制造。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嘉兴新制造业555行动的若干意见》,谋划打造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五大新兴产业,形成五条标志性产业链。二是积极强链补链。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现有优势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氢能源、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全年新签约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18个,新增亿元以上备案内资项目263个。确定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链等12重点产业链。申报省级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5个。三是培育氢能产业。举办长三角氢能生态产业创新合作论坛,推动美国AP氢能及配套产业项目落地,协调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初步形成了从氢气制储运、加氢站、氢燃料电池系统到氢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布局,牵头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三)稳企业稳经济,打造一站式平台。一是坚定不移推进企业减负工作。对九个主体开展地毯式企业减负专项督查,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全年共为企业减免税费326.2亿元。纵深推进清欠工作,将清欠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和市级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认真做好自查,顺利通过国家实地督查,全市共排摸出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5.68亿元,实现100%清偿。二是打响96871企业服务品牌。依托96871平台推出防疫知识宣传、防疫物资发放、复工复产指导、惠企政策解读等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展惠企政策线上兑付的全流程试点工作,通过集成各级各部门惠企政策,打通企业服务综合平台、浙江政务2.0.浙政钉、企业码和银行批量支付系统等多个平台,实现惠企政策查、报、审、兑条龙服务,截至12月底,共计发放各类财政资金548.35万元。建立领导在线和现场办公机制,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到平台轮值工作,为企业解答289个诉求,结单率100%。是在全省率先推出驻企服务。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选调机关干部派驻规上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有效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获省委省政府肯定,在全省推广,并获央视新闻点赞。以优质服务促企业发展,全市新增雄鹰企业4家、隐形冠军3家、瞪羚企业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单项冠军2家、股份制公司971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1家、省级13家、市级95家。

(四)抢机遇抢资源,加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一是以载体和项目为抓手加速数字产业发展。秀洲区桃园数字小镇已注册项目94个,总投资额34.4亿元。海盐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园已落户ITO导电膜、光学薄膜滤光片等多个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成功引入12亿元国家大基金成立中国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着力将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竭力打造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半导体装备及材料产业基地,已有20个项目签约入驻。中晶大硅片项目已开始厂房送电,预计2021年2月中旬可产出第一根晶棒。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404.2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高出全省平均7.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三。二是标准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全省率先制定嘉兴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标准(试行),指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规划、建设、验收等工作,并对全市1500余家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进行了集体体检。浙江汉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防疫物资供应链恢复及柔性转产解决方案入选国家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名单;新凤鸣集团入选全国首批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巨石集团、新秀集团等20个平台入选2020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占全省比例达五分之一。三是全面推进数字基建。累计建成5G基站5361个,入网开通4500个,5G覆盖密度全省第一。

(五)抓提升抓淘汰,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加快智能化改造。出台《加快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中国进出口银行对15家中小微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授信6870万元的专项贷。建立全市智能制造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分行业开展培训,逐步形成一个行业+一批服务商+一批示范企业+一个行业级智能制造平台+一个专项保障机制”“五个一嘉兴智造新模式。二是深化退低进高。围绕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18项关键量化指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分行业、分平台、分阶段对亩均税收低产田企业和低散乱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全面整治,强化对象清单化、销号节点化、整治个性化、执行法制化、政策集成化等措施,辅之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市场化手段,破除低效供给、腾出发展空间,全年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5834家,低产田整治提升1646家,腾退低效用地2.45万亩,淘汰落后设备17542台(套)。三是推进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建设。修改完善嘉兴市小微企业园绩效综合评价和星级评定办法,开展小微企业园星级评定。鼓励伙伴银行与小微企业园及入园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年新(改、扩)建成小微企业园25个,推动小微企业入园发展1694家。

(六)重学习重调研,提升经信干部能力水平。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制定《市经信局干部学习计划》,组织召开16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组织专家讲座、领导领学等各类学习活动12期。提高干部服务企业能力,疫情期间先后有33名党员干部深入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开展服务,11名干部驻点企业协助复工复产,机关第三党支部被评为嘉兴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提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围绕重点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等形式听取企业呼声,有针对性地研究具体举措推进专项工作,全局共完成了16篇调研报告。加强廉政作风建设,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集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开展谈心谈话活动102人次,不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

二、2021年工作思路

总体要求: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必须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全市经信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供需循环,实施制造强市和数字赋能两大战略,统筹抓好稳增长、增动能、优服务,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工业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 7%,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长 6%以上

(一)落实新制造行动,培育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一个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处室+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专项方案+一个促进机构的工作推进机制,以平台优化整合为契机,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重点平台集聚,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贯通。建立健全重点产业集群的统计体系、评价体系。二是加快布局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三核多点产业发展格局。以南湖区、秀洲区等高能级生态产业园为重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标志性大项目建设,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三是着力增强产业链韧性。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一链一长一案一图一团推进服务机制。实施产业链四个一百精耕行动,即储备100项强链项目、引育100家关键环节企业、实施100项联合攻关技术、推动100个产品更芯换代。提升产业链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力争2021年全市重点产业链认定各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以上。

(二)深化招大引强行动,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是加快重大项目招引建设。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招大引强工作力度,力争2021年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60项,工业用地出让1.5万亩,新增工业用地内资项目备案投资额750亿元。推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开展重大项目推进服务竞赛,力争重大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投产。围绕百亿工业项目,落实领导联挂制度,一企一策做好资源要素协调保障,着力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二是加速融入国内大循环。搭建长三角区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发挥嘉兴中小微企业众多、零部件企业集聚的优势,推动本地企业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周边大企业的配套合作。积极引入航天八院等大院名所在嘉兴建立分支机构。大力拓展线上市场,实施春雷计划”“严选计划”“商超计划,加强与阿里巴巴、网易严选等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推动制造业企业借助平台影响做大做强。三是加强全球精准合作。利用好上海的窗口作用,积极向全球推介嘉兴,依托中德等国别产业合作园,抓住疫情带来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和新一轮开发发展机遇,以更大格局招引实施一批产业链带动性强的项目。推动龙头企业加大国际并购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全球布局。

(三)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一是提速数字新基建。全力推进5G基站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5G信号重点区域连片优质覆盖,5G基站建设数量突破8000个。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浙江嘉善)示范区和桐乡乌镇5G车联网试点示范区建设,打造智慧交通创新试验与应用示范基地,形成三网一车5G+智能驾驶生态体系。加快嘉兴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全新能力城市数据资源和算力技术底座,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二是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提质、数字赋智、生态增能、服务创优四大工程,争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的标杆区。引进3家以上国内知名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园区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基本实现10亿元以上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推进600家亿元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加快数字产业化。推进智能硬件、智能光伏、智能微电机等优势产业和集成电路、5G产业、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建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重点项目库,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达产。加快建设嘉兴科技城、秀洲区桃园数字小镇、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海盐长三角智慧新型显示城、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等重点产业平台,着力将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建设成为长三角有影响力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四)开展改造提升行动,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

一是推动制造方式转变。推进智能化改造,围绕2年十百千(10家智能工厂、100家数字车间、1000项智能化改造项目)目标,建设市级智能制造优秀服务商集聚区,优化提升嘉兴市智能制造研究院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绿色化发展,开展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工厂25家、节水型企业20家,实施清洁生产企业100家。二是深化两高一低企业整治提升行动。打造亩均论英雄升级版,加快实施分行业评价,增强综合评价和结果运用精准度、匹配度。按照改造提升一批、回收流转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提升入园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要求,构建两高一低整治提升目标体系、推进体系、政策体系和考评体系,改造提升两高一低企业1000家以上,依法依规整治关停低散乱污企业(作坊)3000家以上,淘汰落后涉及企业200家以上,腾退低效用地2万亩以上。三是加大小微企业园建设。加快小微企业园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特色小镇融合发展,通过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部门集谋,着力创建和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成小微企业园20家以上,建成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1000家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各县(市、区)培育不少于一个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示范点。研究出台提高工业用地空间使用效率的行动方案,拓展小微企业发展新空间。

(五)强化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

一是深化企业服务。进一步发挥96871平台作用,完善企业诉求的解决机制和回访机制,实现企业服务闭环化管理。加强市级部门横向数据的共建共享,强化企业服务的协同化。进一步深化企业减负工作,完善常态化督查机制。进一步推进驻企服务,发挥驻企服务员联企、助企、稳企的作用。二是梯度培育企业。实施雄鹰企业”“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建立500亿、100亿企业培育库。持续推进瞪羚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打造既有参天大树又有灌木丛的企业生态。继续做好小升规和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扩大企业人才投入指数百强榜单影响力。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家、隐形冠军企业3家、瞪羚企业30家、小升规企业300家、股份公司600家。三是加强经信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团队建设年要求,牢固树立嘉兴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的理念,提高经信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担当。抓牢党规党纪和廉政警示教育,健全谈话提醒和风险防控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始终保持清廉经信好作风。积极组织领导领学、处室互学、外聘讲学、实地走学,充分运用微调研、微党课、微论坛等新形式,使干部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创造性张力,努力锻造一支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经信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