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新时代下,嘉兴触摸“数字”脉搏,大力培育“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具体来说,“1”是指桐乡新材料1个全球性制造业集群;“3”是指秀洲光伏新能源、嘉善集成电路、海盐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3个全国性制造业集群;“5”是指南湖微电子、平湖高档数控机床、海宁泛半导体、嘉兴经开区健康食品、嘉兴港区氢能5个长三角区域性制造业集群;“N”是指各县(市、区)根据产业基础,培育1-2个特色制造业集群,从而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南湖晚报联合市经信局推出《建设“135N”产业集群》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进先进制造业企业,共同感受在错位发展新格局下,嘉兴优势产业集群释放出的强劲动能。
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嘉兴风头正劲。
近年来,嘉兴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数字赋能”两大战略,积极打响“嘉兴智造”品牌,向着2026年实现GDP破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破2万亿元的目标全力冲刺。
再看今天的嘉兴,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南湖微电子、平湖高档机床、海宁泛半导体、经开区健康食品、港区氢能等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形成。
因地制宜构建的具有鲜明特色、功能互补的错位发展新格局,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为链上企业拓展市场需求
“我们要分发挥南湖微电子‘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作用,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在长三角区域性打造南湖区微电子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南湖区微电子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南湖区经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截止到2021年底,南湖区拥有微电子产业上下游企业241家,其中,规上企业37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已初步形成上游半导体关键原材料制造、中游半导体器件设计、制造、封测,下游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应用微电子产业链。
前几天,记者走进处于微电子产业集群下游终端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闻泰通讯)。
只见生产车间内18条生产线正有序作业,操作人员也各司其职,为设备的运转做好后勤工作。近年来,在机器换人的推动下,闻泰通讯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偌大的车间内,18条生产线上,只有几十号操作人员进行作业,而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障机器的良好运转。
“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75亿元。同时闻泰通讯嘉兴二期、三期新项目顺利投产,为海外客户提供全新产品。”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学兵介绍说,正是产业集群的协同培养发展,更好地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拓展市场需求,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实现企业共同发展。
作为链主企业,闻泰通讯有着自己的使命职责。“我们将充分发挥技术创新驱动优势,依托省企业技术中心、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深入开展5G终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研发,为微电子产业的强劲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肖学兵说道。
冲着目标不断发力 我市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提出要加快培育“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提到要打造微电子、高档数控机床、泛半导体、健康食品、氢能5个长三角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集群。
眼下,不仅南湖区开始行动,其他地区也都冲着目标不断发力。
平湖市将围绕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差异化应用需求,依托现有日资、德资龙头企业优势,重点发展金属切削机床、大中型成形机床等高端整机制造;海宁市将聚焦半导体专用装备、基础材料及核心元器件三大细分领域,差异化、高质量打造“三区一城”泛半导体产业发展主平台;嘉兴经开区将依托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引进国内外食品龙头企业,争取国际食品企业巨头的总部、研发等功能布局,集聚上游材料企业及下游检测、认证、贸易等服务企业;港区将充分利用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重点发展氢气、液氢制备储运产业链,招引集聚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建设氢能提纯、氢能装备制造、加氢站、氢能运用等项目,打造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示范先行区。
“目前我市‘135N’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培育的目标、推进、政策和考评体系,为我市产业集群培育夯实基础,向国际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