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进驻了200多家工业企业的老旧工业集聚区,正加速“退场”,行经南湖区余新镇镇北路片区,人们能很明显感受到这里的焕新氛围,自去年9月启动“腾笼换鸟”以来,该片区已腾出低效用地超150亩;
在南湖高新区彩之源—向阳化工地块,4家腾退企业及毗邻边角空地实现连片,一块面积118亩的潜力空间随之诞生,谋划打造的双创产业园将在此安家;
……
“腾笼换鸟”的“乾坤大挪移”,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近年来,南湖区以“腾、改、转”三种模式,全力实施“腾笼换鸟”提质行动,换得产业发展“豁然开朗”。
“腾”出产业发展新动能
从老旧厂区迁址“高级感”十足的新园区,成为企业向“高”向“新”迈进的生动注脚。日前,笔者走进位于余新镇产业园的嘉兴晶控电子有限公司,企业内外部环境提升之大,令人印象深刻。

这家曾落户余新镇镇北路工业集聚区的企业,去年下半年率先响应当地政府“腾笼换鸟”号召,迅速关闭老旧厂房,入驻“新家”。这番腾挪,让企业不仅享受到产业园全新配套,也获得科研项目奖励、金融扶持等政策红利。新气象、新未来,下一步该公司还将新建晶圆生产线,打造数字化车间。
“腾笼换鸟”,实现地块的焕然新生,和企业的焕新发展。近年来,一曲热气腾腾的“焕新曲”在南湖区全域唱响。以余新镇镇北路工业集聚区为例,该处已有21家高耗低效企业关停淘汰,腾出来的空间后续经整体改造为新引进的“俊鸟”栖息地,从而实现产业的换挡升级。
在用地指标越发紧张的当下,向存量土地要空间,向低效用地要效益,以“腾笼换鸟”换得“凤凰涅槃”,成为南湖区迈步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在南湖区湘家荡区域七星路南侧,湘家荡双创园150亩老厂房连片腾退和提升改造效果显著,如今,不仅园区道路、厂房外立面及车间面貌彰显着高级感,连入驻产业也走向了高端,其中就有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无人机项目,该公司已成为南湖区智能制造的有生力量。
产业提档的同时,“腾笼换鸟”也让南湖区一些传统企业“浴火重生”。凤桥镇原浙江嘉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破产后,100亩的宝贵用地陷入“休眠状态”。去年,在完成破产重组手续后,凤桥镇为该资产引进了新东家,新项目进口了从生产到仓储的智能化系统,让企业不仅迈上发展正轨,更实现了实力的硬核提升。
“腾笼换鸟”腾出产业新气象,“凤凰涅槃”盘出资源新效力,去年,南湖区累计整治企业204家,完成市任务的170.1%,腾退低效用地3230.44亩,完成市任务的146.8%。今年5月,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2022年度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评价结果,南湖区再次入围全省考核评价激励名单,累计获得3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推动“腾笼换鸟”持续发力、持续突破,今年,南湖区继续围绕产业结构转型重塑主线,唤醒“沉睡资产”。笔者从南湖区经信商务局获悉,今年以来,全区已整治高耗低效企业303家,腾退面积2624.02亩,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14.1%,其中单块50亩以上腾退面积1262.2亩。

打响高质量发展“金算盘”
一边是项目落地需要的土地、能耗、排污等要素紧缺,一边是闲置厂房、工业用地的搁浅,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向重点产业和项目倾斜,成为亟待地方政府解答的一道考题。在今年南湖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省“415X”、市“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的背景下,开展“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专项行动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2023年南湖区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全区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为主线,从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连片低效地块腾退、筑巢引凤三个维度大力推进。
“制造业发展更‘绿色’,空间布局更集约,要素使用更高效,园区建设更具特色。”南湖区经信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微电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今年南湖区以“一园一主导产业”“一园一特色”高起点建设小微企业园,向低效用地要空间。

据介绍,今年全区目标是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200家,腾出低效用地2500亩,腾出用能空间4万吨标煤以上,通过统筹考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功能定位,对全区工业园区空闲地块开发利用,对零星用地整合连片改造,升级配套设施,提升承载能级,同时,还要合理利用土地、空间、能源、排放等稀缺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
“年初就排定了强化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强化连片低效地块腾退、强化‘筑巢引凤’建设提升等三大重点任务。”以上负责人介绍,“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专项行动整合全区所有力量联动推进,在“退”的同时,也严格把关新项目的准入。今年初以来,伴随着“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专项行动的推进,南湖区同步加快园区多元“筑巢”,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智慧产业园区。
围绕“1341”产业体系,全区各镇(园区)基于自身优势,分别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注重加强园区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管理运营智慧化水平,确保改造提升的企业有配套和服务完善的“新巢”,确保新引进的好项目有栖息的好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