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大厅 > 总结计划
嘉兴市经信工作2022年总结和2023年思路
发布日期:2023-02-09 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嘉兴市经信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系列重要部署,在省经信厅的领导下,以助企帮扶和腾笼换鸟两大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有力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本地及周边疫情暴发、电力保供形势严峻等超预期变量,全力以赴畅循环稳工业、稳企业强主体,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稳进提质。

(一)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大盘。春节前就开始部署复工复产工作,成立“四保”工作专班,以市政府一号文出台惠企纾困26条,鼓励企业员工留嘉过年。到2月15日,我市省外员工返岗率达到90.3%,重点工业企业开复工率97.5%,重点企业生产恢复率92.3%,处于全省前列。4月,为积极应对本地和上海、苏州周边城市疫情影响,充分挖掘本地政策空间,从水气费缓缴、防疫支出补助等方面出台助企纾困政策8条,帮助企业增强信心、恢复元气、渡过难关。9月份,应对下行压力出台工业稳进提质超常规政策30条,参照省政府做法,成立4个督导服务组赴各县(市、区)督导服务,助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力应对新冠疫情这一突出变量,在嘉善创新探索“三区四不”闭环生产管理模式,取得实战实效,获得王浩省长、成岳冲副省长和卢山副省长批示肯定,并在全省范围推广。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1-5月回升2.2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居全省第2。

(二)破题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出台《嘉兴市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省“415X”集群规划,把“135”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嘉兴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四梁八柱”,探索“1个全球性制造业集群—3个全国性制造业集群—5个长三角区域性制造业集群—N个区域性制造业集群”的培育路径,实施一集群一方案。2022年,新材料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5万辆,均列全省第1,氢能产业发展成效获卢山副省长批示肯定。

(三)创新实施“两化”改造。聚焦“数字赋能”和“节能降碳”两大赛道,创新开展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内涵的“两化”改造行动,出台“两化”改造新政十二条,形成了“科技‘揭榜挂帅’、金融要素保障、经信统筹推进、市县有机联动”的工作体系。截至12月底,累计开展“两化”改造诊断6547家,实施“两化”改造项目1067项,拉动先进技术改造投资335.7亿元。其中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700项,已完成236项,拉动投资288.2亿元,新增工业机器人2401台,相比改造前,生产效率提升约12%,减少用工约2837人,产品不良品率下降约9.4%,设备数控化率达68.7%,设备联网率达56.6%,带动实施改造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16%以上;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367项,已完成282项,拉动投资47.5亿元,节约用能35.3万吨标煤,带动实施改造企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以上。

(四)大力培育优质企业。龙头企业加速成长,新增雄鹰企业4家,列全省第2,累计17家,列全省第3;新增百亿企业2家,累计达到15家。助推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从优遴选344家企业纳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设立长三角(嘉兴)“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和企业发展促进联盟,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的申报辅导力度,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位列全省第3,累计数量达到104家。

(五)深入开展助企帮扶。4月份,在全省率先开展制造业百强企业一对一帮扶活动,组建6个专项服务组,由部门“一把手”担任组长开展集中破难。6月份,积极响应省委组织部和省经信厅号召,深化“万名干部助万企”精准服务活动,市县镇三级选派助企服务员4287名帮扶5774家企业,累计受理企业诉求16115个,解决15578个,消除红灯企业152家。着眼帮助企业找订单、拓市场,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开展“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13场,参与企业776家,对接订单额度99亿元。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工作要求,创新推出企业“零材料”、部门“零审批”的“免报即得”模式,实现惠企政策的直达快享。全年政策直达资金221.9亿元,为企业减负333.5亿元,均列全省第3。

(六)有力推进“腾笼换鸟”。扎实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建立通报、核查、警示、例会、专刊、考核“六个一”工作机制,率先在全省将成片腾退纳入“腾笼换鸟”工作考核,全力推进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2022年,全市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完成销号2284家,腾出用地2.76万亩,其中单块面积超50亩以上低效用地1.55万亩,腾出用能62.1万吨标煤。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有效助推亩均效益增长,1-11月,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31.2万元和19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8%和16.6%,增速均列全省第2。

(七)争先进位数字经济系统。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特色应用”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纵深推进。智能光伏、现代家具、合成纤维等5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全部建成上线,其中智能光伏产业大脑成为全省首个建成上线的信息业分区产业大脑。桐昆集团被评为省级未来工厂,长城汽车、晶科能源、山鹰纸业3家企业成功入围省级未来工厂试点。时尚产业智慧物流应用、未来工业社区e站通列入全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数智青莲未来工厂、工业企业闭环生产平台等4项应用被纳入全省数字经济系统首批地方特色应用目录,正在加快推广;“数智青莲未来工厂”在《数字化改革(领跑者)》上刊登,被评为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并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作典型演示,得到时任省委书记袁家军的高度认可,时尚产业智慧物流应用平台获高兴夫副省长批示肯定。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嘉兴经信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智造创新强市建设为主线,以“4511”为重点,奋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助力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2023年,全市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增长7%以上,制造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

(一)全力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四大组合拳

一是全力培育“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是抓好新材料、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细化实施方案。按照一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个实施方案、一个集群规划、一份招商清单、一份项目清单、一份政策清单、一个产业大脑”推进机制,高标准制订集群实施方案和规划。突出培育重点。以海河联运为依托,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强化产业链协同,依托雄厚的汽车零部件体系,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多措并举解决能耗“卡脖子”问题,助力新材料产业取得新突破。

二是全力推进数字化绿色化“两化”改造。抓重点。聚焦诊断覆盖率和改造转化率两个重点指标,建立完善全市“两化”改造项目库,清单式加快推进。加快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重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重点用能用水企业绿色化改造,基本完成改造全覆盖。出亮点。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大脑引领、中小企业抱团三种模式,积极打造一批行业样本、企业样本、项目样本。每个县(市、区)打造一个以上的细分行业“两化”改造样本,评选一批市级“两化”改造“双十佳”企业,明确180项左右重点“两化”改造项目,筛选一批进度快、成效好、示范性强的优秀项目予以奖励支持。破难点。加快引进培育服务商,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政策体系,创新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支撑。

三是全力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开展制造业十大龙头企业培育工程。认定扶持10家左右处于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优势地位、对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具有重大影响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龙头企业统筹、“专精特新”企业“壮腰”、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机制。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企业培育、服务提升、主体壮大、现代服务业集聚、产业链协同“五大工程”,强化引育并重,加大政策支持,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促发展,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

四是全力打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战。突出低效用地成片腾退。紧盯83个50亩以上地块,全年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1000家以上,腾退土地2万亩以上,其中腾退占地50亩以上用地占当年腾退土地的比重提升至60%以上。打造“亩均论英雄”5.0版。完善评价机制,注重与惠企减负政策的有效衔接,增加专精特新、创新驱动、技术升级等领域评价指标。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33万元、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到190万元。

(二)充分发挥五大抓手作用

一是以重大项目推进为抓手,增强制造业发展后劲。紧盯三张清单。紧盯20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和亿元以上项目,力争全年制造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围绕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三张清单,建立“项目化、节点化、数字化”推进服务机制,推动制造业重大项目提速增效。

二是以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为抓手,全力促进工业平稳增长。强化重点行业精准帮扶。重点对连续回落、低位徘徊的纺织、服装等困难行业出台稳增长纾困举措,通过培育行业新增长点、帮助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动困难行业渡过难关。强化运行监测。依托覆盖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低压侧电力数据,建设完善工业经济运行预警预测平台,提前模拟测算工业生产情况,为精准帮扶、科学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强化日常调度。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和全年目标,完善日监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调度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建议,形成部门、市县、企业齐抓工业运行的“一盘棋”格局。

三是以产业链协同为抓手,全力稳链固链畅链。围绕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梳理上下游企业真实需求和供应链痛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十链百场千品”活动,全年举办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活动100场以上,推动产业链各重点环节形成细化分工与互补,促进产业链与资金链、供应链、人才链、创新链“五链融合”,构建完整产业链合作生态。

四是以精准化服务为抓手,优化营商发展环境。深化减负降本。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减负降本政策,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200亿元以上。完善惠企政策直通车平台,加快各级财政涉企资金拨付进度。深化精准服务。线上充分发挥96871平台作用,打造企业“诉求一件事”应用,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即时感知服务。线下依托覆盖全市的助企服务员,开展“五帮五促”企业服务专项行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党政领导与企业家会商机制,“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全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五是以生态协同为抓手,形成工作合力。强化产业人才协同。加大海外院士、青年科学家引进力度,打造一支覆盖广泛、梯次衔接、技艺高超的新时代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强化产业创新协同。探索建立“一个行业+一个创新平台+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产业创新生态,推进产业技术攻关,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强化要素资源协同。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加大用地保障,迭代升级“融资畅通工程”。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能耗单列项目,加快存量高耗低效企业腾退和改造提升,突破能耗瓶颈。

(三)深化数字化改革

一方面,加快省级重大应用贯通。对纳入全省数字经济系统“一本账”目录的省级重大应用,引导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积极对接并贯通使用,加快推进“多杆合一”“科创金融服务平台”等省级重大应用试点建设,并积极承接“数智经信”等一批目录外应用。

另一方面,加快“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特色应用”建设。不断迭代完善5个产业大脑,加快推动立项进度,谋划市场化运作。指导晶科、长城汽车等6家省级未来工厂培育企业加快建设。重点推进“未来工业社区”e站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数智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围绕8条跑道,新谋划一批地方特色应用,力争上升为省级重大应用或列入全省地方特色应用目录。

(四)强化队伍建设保障

一是坚持强化党建统领。大力开展党建先锋、服务先锋、晋位先锋、创新先锋、廉洁先锋“五个先锋”行动,打造“经信先锋、惠企强工”党建品牌。

二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业务培训,创新学习平台,集中开展政治理论、前沿新知识、专业技能等学习。深化“青年学社”建设,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研学活动。

三是探索建设变革型组织。加快局内部组织重塑和工作方式重构,围绕集群培育、“两化”改造、企业梯度培育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四大攻坚战,组建四个工作专班,以“专班+处室”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全局模块化重点工作协同发力、高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