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经信专栏 > 工作动态
多项指标全省前列!嘉兴工业经济扬起高质量发展“龙头”
发布日期:2023-04-20 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经济强,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今年以来,嘉兴市积极克服市场需求较弱等不利因素,大力推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69.6亿元,同比增长8.7%,总量、增速均列全省第三,为全年工业经济稳进提质打下坚实基础。其中,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分别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84.0亿元、300.1亿元、311.9亿元和147.0亿元,分别增长12.9%、21.6%、18.3%和17.5,增速均列全省第二位、第二位、第二位和第四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2.3%、44.8%、46.6和22.0%,占比分列全省第二、第六、第一和第二位。

锐意进取,激活产业新动能

企业的“竞技状态”直接决定着工业发展的“含金量”。

今年一季度,省“611”计划中18个新建项目一季度开工率已达50%;全市完成制造业投资290亿元,同比增长24.1%,规模列全省第一;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8.3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家工业企业奋斗的身影。

火力全开,机声隆隆,一台台机械臂上下飞舞……4月18日,走进嘉兴高新区佛吉亚(嘉兴)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装配线上的工人正忙着对智能汽车座椅骨架、腰托、颈托等产品进行安装和测试。

“目前我们的生产线正处于一个满产的状态,预计今年在产量方面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望着一条条快速运转的生产线,佛吉亚(嘉兴)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工厂总经理何蔚颇为激动。他介绍,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的订单不断增长,已经从三年前占总产量的10%上升到了50%左右。

创立于1998年的佛吉亚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科技公司。2022年9月,佛吉亚嘉兴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为大众、福特、通用等多个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做产品配套。

眼下,企业正在零重力座椅研发方面进行攻关,持续推进企业的智能舒适系统项目建设,力争通过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满足驾乘者对舒适度、体验感的需求。何蔚表示,未来佛吉亚集团还会考虑把公司的研发中心以及测试中心逐步搬迁落户至嘉兴,这让他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佛吉亚(嘉兴)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的发展,如同一个缩影,折射出嘉兴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作为全市新制造“555”行动中重点培育打造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嘉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板块。近年来,嘉兴积极推进汽车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通过确立“113”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发展格局,即一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平湖)、一个省级高端汽配产业基地(市本级)、三个市级汽配特色园(嘉善、桐乡、海盐),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壮大。

如今,大到整车、发动机,小到齿轮、活塞,嘉兴打造出了一条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汽车零部件、轮胎等产业的汽车产业链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汽车产业增加值35.29亿,增加值增速20.6%。

“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嘉兴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年)》《嘉兴市打造全球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嘉兴市打造全球性智能光伏产业集群实施方案》,旨在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同时,培育形成3—5个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引领性、标志性、辨识度的产业集群,实现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

求实创新,锻造竞争新优势

198秒可以发生什么?

在平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平湖分公司,生产一辆汽车只需198秒,一天能够生产100多台。

一块镀锌钢板经过冲压机,瞬间就变成了车壳、车门、机盖等部件……走进长城汽车平湖分公司冲压车间,一条条生产线一字排开,全封闭的自动化作业高效运行,检验人员只需要在出件口进行品质检验。100%的自动化生产线,板料全程由机器人传输、抓取、送出,保证了生产安全,又提高了效率。

“落户平湖以来,我们重点聚焦传统供应链执行不灵活、产业链数据碎片化、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效率低等痛点,全力提升数字化管控、智能化生产和敏捷化研发三大能力,打造‘未来工厂’,引领省级汽车及零部件新智造产业集群试点建设。”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平湖分公司总务科科长周劲松说。

如今,在长城汽车“未来工厂”,喷装作业、激光焊接、精密装配、无损检测等工艺环节已全面采用机器人大规模集群化智控。

而此刻,在双环传动(嘉兴)精密制造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只见数百只机械手伸屈自如,轻松完成各道工序。

“所有646台设备都连接智慧大脑,一旦发生故障就会自动报修。”公司信息化经理蔡雪松指着一块智慧大屏说,每天下线3000套齿轮,良品率从95.8%提高到99.7%,去年产值近15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一个个企业发展的典型实例,都是嘉兴抢占“数字赋能”和“节能降碳”两大发展先机的真实写照。

在“双碳”战略和数字变革指引下,嘉兴正瞄准细分行业,遴选一批“两化”改造总承包商和服务商,以“线上+线下”方式,加快开展规上工业企业、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重点用能用水企业“两化”诊断,为企业开展“两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排定培训计划,依托与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战略合作,举办全市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专题培训会,助推全市“两化”改造走深走实。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共实施“两化”改造项目1158项,其中数字化改造895项、绿色化改造263项,新增工业机器人762台,完成节能量5.2万吨标煤,直接拉动投资150.6亿元,占全市技改投资比重90%以上。

众人拾柴,汇聚发展新活力

工业企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各类支持政策的精心呵护。

在市级层面,多项惠企纾困政策接连出台。助推工业经济一季度“开门稳、开门好”政策10条、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抢开局稳增长政策18条和“8+4”政策11条……今年以来,一系列支持工业企业的“政策红包”接连释放,共释放政策红利50多亿元,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在县市区层面,各种帮扶支持举措纷纷落地。嘉善县出台《关于元旦春节期间支持企业稳岗促产的十条意见》,在助力企业招聘、外贸交流、减税降费等重点生产发展环节予以“真金白银”的政策奖补支持;海宁市则发布《关于支持企业稳岗促产全力实现“开门红”若干措施》,以20条“真金白银”的实在举措,支持企业稳岗促产……

“从先行指标看,嘉兴制造业PMI指数自2022年3月跌破荣枯线后连续两个月进入扩张区间,企业信心逐渐增强。”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给力,企业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向未来,人们充满信心。

平湖经开区尼得科冲压自动化设备(浙江)有限公司装配车间部长徐月光表示,政府出台的举措让企业受益颇多,今年一季度,企业的大型机订单量上涨,实现产值接近2亿元。“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对精密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我们装备制造企业的订单量出现上涨趋势,今年的订单已经差不多排到年底了,预计全年的年产值将达到8亿元以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事实上,为加快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产需匹配、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嘉兴还出台了“十链百场千企”产业链对接活动方案,围绕新一代网络通讯、光伏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现代纺织、智能家居等重点产业链,市县联动计划开展100场。

目前,已举办32场对接活动,3400多家企业参加,对接订单额度65亿元,推动项目合作40多个,有效提升重点企业本地配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