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迪顾问发布的2025新型工业化标杆县名单中,嘉兴五县(市)全域上榜,入列两大发展梯队,凸显嘉兴在新型工业化领域的综合实力与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全力拼经济,嘉兴捷报频传,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区),全域上榜,4个县(市、区)上榜千亿县从全省看,工业大市要勇挑大梁,视角聚焦嘉兴,工业强市如何勇挑大梁?
2月5日,嘉兴召开全市三级干部大会暨“六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吹响冲锋号,六干争先抓落实。
这一主题既契合省委要求,也透露当前嘉兴的发展实际和发展决心。嘉兴以新型工业化之“机”,蓄高质量发展之“势”。
夯实“基本盘”
县域兴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是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 “推动器”。
此次嘉兴上榜的五县(市)分别是:海宁市位列第一梯队第12名,桐乡市位列第一梯队第13名,嘉善县位列第一梯队第15名;平湖市位列第二梯队第1名,海盐位列第二梯队第11名。
放眼全省来看,100个2025新型工业化标杆县中,浙江省入榜标杆县数量为25席,而嘉兴新型工业化标杆县占比20%。
新型工业化是嘉兴建设智造创新强市的关键任务。今年嘉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聚力建设智造创新强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紧扣新型工业化,加速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这对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嘉兴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到21世纪初期,形成了化纤、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基本盘”。嘉兴以“旧”焕“新”,向“新”而行,紧盯全球未来产业发展前沿,重点推动算力、半导体、氢能、核药等产业培育发展。
嘉兴五个县(市)在工业发展上各具特色,通过错位发展实现了区域经济的互补与共赢。
海宁是嘉兴首个千亿县(市、区),特别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省工业大县,以泛半导体等新兴产业为引领。超18万个市场主体、4万家企业组成桐乡发展强引擎,“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和乌镇实验室等高精尖科研创新载体汇聚发展强动能,让“互联网+”高地金名片持续闪耀。嘉善的工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光电子器件等新兴产业上。平湖形成了“四群八链”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产业具有显著优势。海盐的工业特色主要体现在金属切削工具等特色产业上,与周边地区形成差异化竞争。
如今,嘉兴正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企业“唱主角”
2025新型工业化标杆县名单基于县域新型工业化内涵,设置“规上工业总产值>500亿元”或“规上工业企业数量>300家”门槛,以及质效化、创新力、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形成三大梯队共100个新型工业化标杆县。
第一梯队标杆县工业规模大、质量高,高端化、质效化、数智化、服务化表现尤其突出。嘉兴占有3席,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进行创新带动,做大嘉兴经济基本盘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
企业好,经济才能好。嘉兴县(市、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向心力,无外乎这样一句话。
再攀高峰,重点也在于此。
作为经济总量最大“引擎”,海宁规上工业总产值2867.2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15.04亿元,同比增长8.7%。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竟成特种单丝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普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开展“高品质阻燃聚酯生产关键技术开发”项目研发;浙江神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与海宁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开发“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PVT)集成系统”项目进行研发……一项项协同创新项目,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今年,海宁狠抓产业升级,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
桐乡作为浙江省首批“工业大县”,这里孕育了桐昆、巨石、振石、新凤鸣、华友等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4家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数量位居全省县市首位。不仅如此,桐乡更是嘉兴唯一成功入选省首批民营经济集聚高地的城市。去年,桐乡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新增雄鹰企业1家,累计培育5家,数量居全省第五、嘉兴第一。
嘉善锚定高质量,经济大县勇挑大梁。2024年,通讯电子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列全省第二,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家、省级雄鹰企业1家,均实现“零的突破”。
嘉兴能拥有如今的发展优势,非一日之功,可以说,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塑造新优势
跑出“嘉”速度,塑造新优势,嘉兴只争朝夕。
2023年1月28日,嘉兴召开全市三级干部大会暨智造创新强市建设推进大会,市委书记陈伟提了一个目标——推动嘉兴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创新强市”。
2023年12月29日,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聚焦新型工业化,着力打造智造创新强市。
从制造到“智造”,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今年嘉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嘉兴要坚定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担当,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透过此次榜单不难发现,嘉兴市县域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但相比苏州断层领跑,嘉兴也有一定的差距,自身还存在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比起超越别人,超越自己更难。
智造创新领域,人们只会记住前几名。各县(市)必须因势而谋、顺势而动、乘势而上。
因此,嘉兴各地开局就奔跑,铆足干劲向前冲,走出“舒适区”,探路“深水区”,闯出“无人区”。
新的一年,嘉兴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扎实推进工业经济稳进提质政策举措,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10+4”,以10个细分行业为重点,创建100个“两创”融合产品、抓好100个“两创”融合项目、打造100个“两创”融合载体、培育100家“两创”融合企业。
在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孙俊成看来,县域经济、县域工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层面,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保持县域经济中工业占比基本稳定,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来源:读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