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走进浙江锐鹰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只见机械手来回转动,自动化生产线上,手指甲盖大小的产品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
万物互联,智能传感是基础。去年,浙江锐鹰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床用25位机械多圈高精度编码器产品,获评国内首台(套)装备。
首台(套)装备集中体现了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知识密集的特点,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去年,我市新认定浙江省首台(套)装备产品31项,数量居全省第三。
当前,我市聚焦装备制造业领域推进建设创新载体、加快打造创新产品、谋划落地创新项目,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向“高智绿”发展。去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60.38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年初的43.68%增长到46.59%,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平台赋能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
位于嘉善县的浙江星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自动化生产线仅需一两名工人巡视即可实现智能化生产。
“以前一条流水线需要二三十人,现在一两个人即可制造出优质产品。”浙江星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企业增扩600吨碳纤维热场材料及400吨高纯高强度碳碳复合材料自动化流水生产线,重点布局一、二、三代半导体热场应用领域,未来2至3年可实现碳碳复合材料应用产品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
去年,星辉新材企业技术中心还获评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还携手东华大学成立了联合创新研发中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024年我市新认定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23家,数量居全省第三,其中装备制造业领域14家,占比达60.9%。
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我市结合“链长+链主”专题服务,密集走访重点产业链企业,链接嘉兴大学、嘉职院等本地院校力量,创新“政策引导+创新挖潜+专题辅导”服务模式,提升企业技术中心能级。同时,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依托高能级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高能级创新联合体。
高精尖创新产品秀出硬实力
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的新产品“表面织构化增强型电池”,以背面碱抛技术代替原来的酸抛技术,去除原工艺环节中硝酸的使用,使污水处理成本降低40%;
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重型工程机械用高强度履带螺母M20”,采用数字化制造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了产品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提升了产品性能、强度和耐腐性;
浙江焜腾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小体积制冷二类超晶格探测器”,应用于石油化工和石油精炼等领域的有毒气体红外探测,解决了传统探测器之间的杜瓦零件设计复杂问题,满足了使用中的体积大小要求;
……
事实上,嘉兴企业的创新案例还有许多。去年,我市14项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入选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质量可靠、经济效益好的产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
不仅如此,我市还遴选省、市先进首台(套)装备产品,结合“百企百场链群配”产业链对接活动,邀请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上下游企业协同宣传,引导华领精机、伊控动力、吉龙机械等企业成功申报应用奖励、保险补偿等。去年1至11月,全市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66.1%,高于全市平均12.28个百分点。
高质量创新项目牵引新发展
智能车间里,数控机床开足马力,加工精度细如发丝;项目工地上,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工厂拔节生长……
我市抢抓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窗口期,聚焦高档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加速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建设,以“两化”改造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技术改造投资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去年,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如细分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1至11月完成投资65.8亿元,以超20%的增速带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嘉兴将进一步抢抓“两新”政策关键机遇,加速落地高质量创新项目,引进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上下游产业带动广的链主型企业,加快推动重点装备制造业领域项目建设,继续以创新项目的高质量建设推动产业发展量质并进。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