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从秦山核电基地正式发运至客户手中,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迎来重大里程碑时刻。该产品是我国首个同位素生产技术品牌“和福一号”诞生后的首批量产成果,标志着我国碳-14同位素实现了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市场化供应的全产业链贯通,彰显了该技术生产体系的自主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优势。 (一)高位布局,催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秦山核电国内唯一两台商用重水堆的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同位素产业,制定专项规划及政策,建设占地1900亩的全国最大同位素生产基地,成功取得全国首批、全省首张同位素产业化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累计引进瑞士诺华、中国同辐等全产业链龙头项目26个,总投资近100亿元,现有已落地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超200亿元、税收近20亿元。 (二)多方联动,推动“两个创新”深度融合。在破解核技术“卡脖子”难题上,依托秦山核电“同位素制备和应用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科研院所、秦山核电等建成国内首个核电商用堆同位素研发平台,攻克堆芯辐照装置研制等核素生产关键核心技术,钴-60实现规模化供应,碳-14成功上市,首批堆照镥-177、钇-90顺利出堆,2025年下半年起将实现镥-177小批量生产、锶-89试生产。2027年起,8个“卡脖子”常用医用同位素将实现国产化替代。 (三)特色服务,打造最优产业发展生态。健全公共服务配套,积极对接及引进为产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提前主动导入临床前试验评价、核药临床试验评价、核药审批注册检验等服务资源,引导中辐院在海盐设立研发机构、药物安全性评价分中心,筹建中检院核药浙江分中心,落地后可实现企业就近获取投产后各环节的技术支持服务。健全环境风险防护体系,出台产业园核应急预案、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与浙江国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放射性废物收贮中心,建成后可实现园区内企业放废的统一收集和暂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