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积极谋划落实“1234”年度工业发展路线图,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突破。1-5月,全县规上工业产值626.06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列全市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141.1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列全市第一;制造业投资66.44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列全市第二;全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24.08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列全市第一。 一、落实有效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一是加紧技改投资。1-5月全县新增工业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备案128个,计划总投资126.7亿元。新增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149个,在库技改项目投资完成40亿元,增速45.6%。5宗2025年省制造业重大项目1-5月实现投资12.5亿元。二是深入达产履约。1-5月,新增全面履约项目12宗,其中破难攻坚项目2宗,累计挖潜投资22.04亿元。三是强化企业创新。目前,已推荐9家企业申报市级首台(套),技术中心申报工作同步推进,预计将有6家企业参与申报。 二、落实两化改造,推动转型升级。一是推动数字化2.0改造。将轻量化数改向智能集成家居行业扩展,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县域第二个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构建并落实“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路径,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今年获评国家先进级智能工厂5家,基础级智能工厂3家。二是深化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启动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57个,实现节能量2.08万吨标煤,组织19家企业申报市级第一批绿色工厂,推荐5家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 三、落实集群培育,推动产业更新。一是改革试点获得突破。同位素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一类事”改革入选全省第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改革试点项目,并获全省最高先导区财政激励资金1500万元。二是未来产业孕育新机。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供应市场,钇-90、镥-177同位素顺利出堆,全球首台阿尔法粒子回旋加速器开始安装。海盐县核电关联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浙江省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协同区培育名单,实现“零”突破。三是优势产业争先创优。已举办链群配对接活动8场,申报“浙江制造精品”4家、省级首批次新材料目录7家,浙江景融核科技有限公司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项目列入省“415X”集群新质生产力支持项目。 四、落实助企服务,推动企业创优。一是专精特新培育持续发力。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路径,持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二是腰部企业培育稳步推进。制定落实紧固件、智能家居两大产业转型提升方案,助力县内工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行壮腰计划,已从70家“腰部”企业库中以“用地、并购和重大技改”为主要诉求筛选9家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加快帮扶成长。三是企业服务扎实开展。依托“暖航助企”专项行动开展对工业企业、重大在建项目等走访服务,累计走访企业500多家次,问题交办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