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经信专栏 > 工作动态
嘉兴加速塑造都市型工业新版图
变“平面铺开”为“垂直生长” 链上集聚实现产城人相融
发布日期:2025-09-08 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嘉兴是个“小地方”,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陆地面积只比舟山大。

陆地面积全省倒数第二,那嘉兴是如何破解工业发展中缺地、缺工等“成长的烦恼”,让用地以“少”生“多”的?

当前,嘉兴正以中心城区20个都市型工业园区为主战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做强做优做精主导产业,致力于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一个园区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加快塑造都市型工业新版图。

工业上楼“垂直生长”

工业上楼最关键的是适配,不是任何工业都能随意“上楼”。

昨天,记者走进位于嘉兴国家高新区的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园,感觉现代感扑面而来,园区建筑外立面是流畅的银色线条搭配大块玻璃幕墙,尽显简洁大气。

该产业园2023年1月1日开工,于今年6月20日开园。项目总投资14亿元,占地155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园区提升土地复合利用率,建设高标准工业大厦。当传统工业园还在比拼占地面积时,这里已经玩起了空间魔术,容积率达到3.0,空间利用率较传统园区提升2倍。目前,该产业园聚焦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和电子材料等前沿领域,已入驻腾彩光电、芯旺半导体、星麈光科技等7个项目,工业厂房去化率达84.8%,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已初步显现。

在浙江芯旺半导体有限公司一楼展厅,一张圆形的硅片立在展柜上。相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依次排开,这些产品中的半导体器件出自该企业。去年8月,企业在此完成注册,目前正在进行生产线调试,下个月将实现小批量生产。

芯旺半导体所在的这座六层楼厂房,见证了这家企业是如何实现工业上楼的:一层是展厅以及模压切割车间,二层是焊接生产线,三层是测试车间,四层是贴片车间,五层、六层分别是保税仓和办公区。

工业上楼并非简单地将厂房叠加或把人、货、设备搬到楼上,而是升级产业载体,实现“寸土”生“寸金”。

今年入驻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浙江腾彩光电有限公司,目前已进入试产阶段。在二楼COB低压灯带生产车间,20条生产线正在陆续投入使用。企业生产负责人胡寿红坦言,工业上楼更利于企业发展,企业所在的这幢楼一共八层,目前二至四层是灯带制造,五至七层是LED制造,预计明年产值可以达到5亿元。

产业园内,类似芯旺半导体、腾彩光电这样实现工业上楼的企业还有不少。通过合理规划楼层功能布局,不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还显著增强了企业的生产灵活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工业上楼正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开启了都市型工业的新实践。

上下游就在前后楼

让企业之间发生联系和合作,真正实现化学聚集,是产业园迈向中高级的关键之一。

位于嘉兴经开区的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集生态、景观、人文于一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自2010年7月挂牌成立以来,高创园已完成投资超70亿元,建成面积100万平方米,规划总面积达3.23平方公里,是目前嘉兴规模体量最大的科技产业园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

该园区重点布局软件与IC设计、智能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等城市高端产业项目,累计引育企业700多家,包括2家上市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实现营收126亿元,连续4年营收超百亿元。

在这里,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走进浙江智行微电子有限公司一楼展厅,数字光感电流不断跃动,科技感十足。一侧的企业产品充电桩正接收着传输来的电流,很是炫酷。智行微电子主要从事车规芯片、充电桩等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公司供应链负责人王成辉指着展示墙上的一个红色小方块介绍道:“这个电流传感器来自产业园里的企业浙江巨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下游就在前后楼,园区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协同共进。

由于都市工业园大多地处城市核心地段,包含厂房、公寓、办公等配套设施,让企业生产、研发、办公等更加集聚,减少了运营成本,城市的配套设施也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实现了产城人的深度融合。

王成辉就住在高创园配套的人才公寓,上下班走路10分钟就到,很是便捷。

除了人才公寓,高创园正在快速推进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32万平方米高创园软件交付基地和嘉兴首家温德姆至尊豪庭酒店建设。去年,7.3万平方米满足工业级荷载与层高的智能智造公共平台成功交付使用。

都市型工业并非传统工业的简单复归。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构建“科技+人才+创新+政策+金融”五位一体系统化生态体系,赋能企业全周期发展。园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高端人才资源、金融矩阵资源,以要素聚合破解都市型工业的“单点短板”,通过构建“政产学研金”闭环生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深度耦合。

“三生融合”生态圈

无工不强,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已成为当前很多城市解决制造业空心化难题、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抓手。

嘉兴中心城区的制造业底色绝不能丢弃。去年11月,嘉兴出台《关于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实施意见》,在嘉兴中心城区探索工业载体空间新模式,构建“20+6”都市型工业发展格局,推动中心城区加快形成错位发展、有序竞争、产城融合的都市型产业体系。

目前,嘉兴20个都市型工业重点区块试点项目工业用地面积2546亩,包含规划新建类项目16个、改造提升类项目4个,10个项目已开工,3个项目已竣工,其余项目力争年底前全部开工。

这20个都市型工业园区主要产业定位为创意制造、数字经济、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其中艺+PARK时尚产业园、兴汇智造产业园、智能智造公共平台等9个工业园区位于嘉兴经开区,南湖都市工业园区有8个。

制造的未来如果真的可以留在城市,应该如何留、留成什么样?

北上广深等一线大都市中心城区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强产业载体布局、优化招商引资机制、持续扩展产业空间、全面强化要素保障等举措,着力破解都市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嘉兴也在不断探索:从以“工改工”为主推进老旧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到推进工业上楼,让“大平层”厂房向高攀登,拓展都市型工业发展空间。

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嘉兴将加快园区建设,全力破解项目堵点卡点,结合产业需求建设厂房和配套设施,打造产城融合的园区。同时,深化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推动创新、金融、服务等资源与园区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打造标杆示范,走出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如今,在嘉兴,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都市型工业版图正加速形成。